把脉青岛2018年科技创新发展 需要读懂全市科技工作会议

作者: 时间:2018-06-22 点击数:

把脉青岛2018年科技创新发展
这个会议很重要。
今天,青岛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,
会议明确部署了2018年工作重点


下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创新创业
特别是与轨道交通领域相关的信息。

总体要求


     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,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围绕“创新+三个更加”目标要求,落实“一三三五”工作举措,努力实现率先走在前列。

小目标是什么


     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.88%,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,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超过25%、达2500家以上,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超过16%、达140亿元以上。

重点任务



多措并举发展高技术产业

✦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
     ·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。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,加快E级超算等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共建国内外联合研发平台,借助省级领导小组成立的契机,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。
     ·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。组建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,推动高速磁悬浮实验中心、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实验室等6个项目全面开工,加快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引进,努力打造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“火车头”。

     ·推进中科院青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。依托中科院青岛科教园,以中科院海洋所为核心推进建设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;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与大连化物所融合为契机,建设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(青岛),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。
     ·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。力争青岛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,积极争取山东科技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列入省部会商,做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工作,增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。

✦强化产业高端人才支撑
     ·靶向产业引才。积极发挥企业、高校院所作用,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,紧扣产业需求多途径引进人才、多元化培育人才、多方式使用人才,使人才资源充分融入地方创新发展。
     ·构建人才梯队。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、创业创新领军人才、青年创新人才等引才育才计划,构建多层次、梯队式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体系,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。
     ·创新人才服务。积极组织申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、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计划等,争取更多科技人才跻身“省队”“国家队”。开展人才项目绩效评估,更精准把握人才工作内在规律,更好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。
     ·完善政策体系。聚焦微电子、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人才需求,梳理既有政策资源,借鉴外地先进做法,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、安居落户、医疗社保、家属安置等政策服务,使人才引得来、留得住、干得好。

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“百千万”工程

✦打造百家重点高企
    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,培育壮大百家发展前景好、创新能力强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,带动形成高技术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。建立重点企业“一对一”联系制度,责任到处、包企到人,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。

✦培育千家千帆企业
    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“千帆计划”,改“漫灌”为“滴灌”,在科技金融、孵化服务、研发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,切实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等工作,全面落实税收减免、认定补助、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扶持举措,着力激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,加快“小升规”“企成高”,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队伍,争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500家。

✦服务万家小微企业
    ·面向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需求,健全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。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在市级孵化载体基础上进一步扩大。
    ·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政策范围扩大至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遴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,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。
    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科技服务入园区,以政策讲堂、公益培训、网络互动等方式,对科技园区和企业宣贯解读科技创新政策,全年开展各类活动不少于150场,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达到11000家以上。

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

✦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
·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,在“模式、路径、架构、体系”四方面先行先试,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方特色。
·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,优化专业分中心布局,形成高端特色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,推进蓝谷技术转移中心投入运营。

✦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
·探索建立多层次技术转移服务架构,鼓励区市结合自身特色建设区域性技术市场,支持高校院所依托优势学科建设“有根”的技术转移平台,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向区域化、专业化、高端化、市场化发展。
·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,围绕高技术产业发展,分专题、分领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,为高校院所与本地企业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,年内组织各类成果转化对接活动200场以上,力争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40亿元。

✦促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
·出台鼓励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政策,进一步引导本地高校院所以创办企业、转让许可、合作开发、作价入股等形式开展科技成果本地转化,以实际贡献为依据进行奖励。
·引导高校围绕地方发展设置学科专业,建立专业化的成果转移转化机构,建设众创空间、孵化器、科技园等孵化载体。
·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设立研发机构,开展科技成果集成熟化试点,促进更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。

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

✦优化创业孵化服务
·推进孵化载体提质增效,支持龙头骨干企业、高校院所建设专业孵化载体,引导孵化器向专业化发展。推广海尔“人人创客”模式,鼓励大企业围绕产业创新链开放共享资源,搭建创新创业平台。
·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运营机构共建国际孵化器、离岸孵化器等,加快提升孵化服务专业化、国际化水平。
·利用现有孵化硬件空间,培育“众创空间—孵化器—加速器—产业园”创业孵化链条,实现孵化服务由“企业集聚”向“产业培育”转变。
·举办国际双创节,围绕投融资、创新创业大赛、创业展示交易等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,吸引高水平人才、项目和资本落户,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。

推动科研院所深度服务地方发展


✦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
·创新体制机制
全面推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,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。探索引进院所股权多元化改革,推进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。
·健全服务体系
支持引进院所加强科研条件建设,打造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平台,为重点产业领域中小企业提供科研开发、检验检测、技术咨询、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。
·开展绩效评估
制定科研院所服务地方评估指标体系,定期发布评估结果,将其作为对院所支持的参考依据,促进引进院所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。

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

✦充分链接国际创新资源
·落实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、中外联合技术研发等方式,强化与沿线国家对接合作。
·围绕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名城,依托海洋国家实验室、国家深海基地,充分发挥海洋科研优势力量,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科技合作,深层次融入全球海洋创新网络。
·全面落实与科技部签署的科技外交官服务协议,充分发挥科技外交官作用,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。

✦支持技术创新“走出去”
·推进海尔、海信等大企业加快海外研发中心布局,形成全球化研发创新网络。支持中车四方加快建设德、英、美、泰等联合研发机构,打造中国高端装备“新名片”。
·鼓励歌尔声学、蔚蓝生物、德才装饰等创新型企业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开拓国际市场,树立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理念。
·推进中国-马耳他海水养殖联合研究中心、中国-印尼水生生物联合实验室等建设,进一步拓宽国际技术合作新渠道。

✦抓好先进技术“引进来”
·支持日东电工(青岛)研究院、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、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,加快国际技术转移。
·推动蔚蓝-ADM联合研究中心、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、中乌先楚研究院等一批联合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协同攻关,提高关键技术研发水平。
·依托中德国际生态园、中美国际科技创新园、中乌(青岛)技术交流中心等载体,引进先进技术在青落地转化。

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

✦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
·落实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部署要求,不断提高科技奖励学术性、透明性、权威性和公信力。
·健全科技奖励制度,拓宽申报渠道,加大外地评审专家比例,实现异地评审常态化,保障专家评审履职尽责。
·进一步完善旁听、录像等环节,面向社会各界接受监督,畅通异议举报渠道,实行诚信承诺机制,建立科技奖励诚信档案。

想了解更多科技创新政策
和轨道交通领域相关信息
请关注
西南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

 Copyright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 西南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  蜀ICP备05026985号